三水区坚持五年践行城市升级改造终突破GDP千亿大关

2018-12-15 09:19
174

过去的“十二五”时期,是三水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生巨大变化,从欠发达地区走向佛山新增长极的五年。对于作为三水中心镇街的西南街道而言,沧桑巨变何尝不在过去的五年间上演:产业链条从弱到强,北江新区从无到有,民生加码让变化深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渗入每个市民的心里。

五年踏着坚定的脚步实践,今日之西南,坚持党建引领,找到了先发地区未能实现的速度与质量守恒发展的定律。五年践行产城互动,大刀阔斧更新城市,产业与城市在快速变革中更突显绿色发展价值,成为各路资本争相进驻的价值洼地。五年以民生为本,让城市真正回归到一种多维度的有机体状态,一个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城已在眼前。

从量到质的产业提升路径

2010年“十一五”收官,三水GDP为630.17亿元,2015年,三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9.79亿元。五年间,几乎是以“跨越式”的姿态新增了一个三水。这个过程中,西南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跨越两个百亿元大关,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56亿元,为三水拥抱“千亿梦想”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

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同样是过去五年三水产业发展的最鲜明特征之一。发展的加速度,让作为三水传统优势产业的饮料食品产业,率先开启了几何级跳跃式打造产业链的征程。

2009年,位于三水西南街道的中国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才刚刚进入投产期,当年产值尚不到40亿元。经过随后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基地已拥有39家优质项目及配套企业,总投资达100亿元,2015年预计创税超30亿元,产值和创税分别比2011年增长1倍和3.3倍。

一直以来,西南街道是三水的中心镇街,也是三水饮料食品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但在三水饮料食品产业发展的30多年历史中,健力宝长期是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标记。从一家企业到一个基地,这是西南街道对旧有产业发展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

回顾近八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水都基地引入国际龙头品牌企业,形成水都基地的国际品牌,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园区载体提升,利用响亮的品牌再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招商引资。百威、红牛、亨氏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进驻,百威更是不断增资扩产。当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减缓,企业投资意愿也减弱,水都基地却逆势出击招项目,继百威五期动工、健力宝迁入、亨氏投产后,2015年继续引入锐澳、益力多等细分行业“龙头”。

三水西南街道立足新优势.png

“这些项目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对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这在过去五年中尤为明显。”西南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在百威、红牛等大优项目的带动下,水都基地逐渐形成了产业集聚,实现了从饮料到食品、酒类以及制罐等产业链延伸,随着港中旅物流、食品饮料检测站省质量监督饮料及食品饮料检测站等一批上下游配套逐步健全,三水饮料食品产业链更趋完善,产业发展内涵更趋丰富。

产业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并不囿于一个工业园区。在过往的产业发展历程中,西南街道经历了从曾经的健力宝“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饮料食品名企“百花齐放”,确立了饮料食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龙头地位。好帮手、凤铝等企业的相继崛起,带动电子电器、金属制品等产业形成集群。随着近年市场环境改变,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扩大,西南街道在去年适时引入昆都山旅游文化项目,为地区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从二产强势,到三产崛起,西南街道的产业结构嬗变与三水的产业布局设计思路和发展路径相印证。”有区域观察人士认为,拉长观察时间轴,近年大优新项目相继而至,可谓西南街道立足长远,顺势而为祭出的一套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无论是促进产业内部调整,还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将对今后西南乃至三水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新带旧构筑区域强中心

曾几何时,“城不城,乡不乡”仍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对三水的共同印象。即便在三水城镇化进程走在最前列的西南街道,这样的刻板印象也未能完全消除。与此同时,无论是雷雨时节的“水浸街”,还是上下班时分“排长龙”,长期以来都让在三水中心城区居住的三水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城市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中心城区太小”成为公认的发展瓶颈。

经济在增长、社会在发展,城市扩容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但如何扩容?向哪个方向拓展?这是一道摆在三水面前的思考题。

2011年底,新一届三水区领导班子为三水带来“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乘着在佛山大力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东风”,提出以旧城区为坐标原点,“北拓”建设三水新城,“西进”开发北江新区,展开鹰之两翼、蝶之两翅,承载起三水中心城区的腾飞与蝶变之梦。

显然,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在有限的要素资源面前,城市扩容更需系统推进,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承担北江新区建设重任的西南街道而言,旧城与新区、新区与新城如何协调发展是在城市拓展中必然需要考量的问题,其最优路径又将怎样选取?

“北江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短期目,将与作为远期目标的三水新城错位发展,打造成为‘商贸+文化+生活配套’的宜居宜业中心;在城市拓展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的同时,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计划提升旧城区城市配套设施,实现协调、共享发展。”西南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文一说,这是在北江新区建设之初就确立的发展思路。

三水北江新区.png

蓝图绘就,蹄疾步稳。从2012年起,北江新区一年完成征拆搬迁,两年转入基建招商,三年初具城市规模,其“整体洽谈、整体拆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模式得到市的肯定和推广,成为三水“三旧”改造和产城人融合的成功典范。

如今在北江新区东部时尚生活区,单一的住宅功能逐渐转变为商业配套日渐完善的成熟社区,通过改造或新建北江大道、西南大道、建设大道等一批路网,北江新区已基本形成“三纵四横”的交通骨架,地区城市化发展将进一步提速。2015年以来,北江小学建成投用,北江凤凰公园建成开放,新动力广场引入世界500强零售巨头永旺并开业在即,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北江新区的宜居价值进一步彰显。

在旧城区,“水浸街”整治,城市主干道“五位一体”改造,旧小区、公园改造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同样让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水浸黑点”少了,路况好了,不用搬家就像住进了新式小区,家门口的公园更多更好了……不知不觉中,旧城区居民分享到更多城市发展的红利。

构筑功能错位的中心格局,促进新城新区与老城区互动。这样的发展思路,正引领着三水中心城区蝶变之梦破茧而出。

以人为本加速产城人融合

来自广西梧州的甘新,入职中国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某知名饮料企业近6年,由于子女入学积分不够,此前他儿子甘智健一直在家乡上学。甘新和妻子在距离水都基地不远的北江新区购房,2015年9月1日,甘智健终于也来到了三水,顺利入读北江小学3年级。

据不完全统计,西南街道聚集了三水近一半常住人口,他们对居住、消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诉求越来越高;产业集群形成后产生的海量消费需求,和城市形象提升后对人群不断增加的吸引力,同样带来更大的人口压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成为西南探索新型城镇化无法绕开的“关口”。

新动力广场新开业.png

在近年佛山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的背景下,过去五年来,西南同步通过提升、整合社会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如医疗卫生方面,西南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将进一步向社区、乡村延伸;通过开展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以新建、迁址、合并等手段,推动教育资源向优质均等化发展,更成为2015年备受热议与好评的城中大事。

以时间为次序,划分不同发展领域,可以发现西南街道正是凭借前期的发展积累,在夯实城市发展根基,锻造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其受惠面,将覆盖三水过半数常住人口。从这个角度上说,无论是把西南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天网、地网、人网”打造“平安村居”,还是把西南教育“扩容提质”视为三水近几年实施的“最大民生”,毫不为过。

先发地区的经验表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的空间、新的产业不断涌现;外来人口进入、本地人口增长同时出现,新的社会结构在动态中逐渐形成。在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之外,推动以人为核心的社会融合,将能进一步深化产、城、人之间的关系。

李文一说,近年来,西南街道每年都将一般预算收入的70%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借民生之力,西南街道致力让全体市民分享产业、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让发展惠及民生,西南街道也更有力地推动产城融合由“加法”变“乘法”。

只有通过产业、空间、社会各个方面来构建人与人之间丰富的联系,才能让城市真正回归到一种多维度的有机体状态,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党建凝聚更大发展合力

好风凭借力。作为三水发展“排头兵”的西南街道并未固步自封,在“城市拓展、城市更新和园区提升”三大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短短几年间,宜居北江新区强势崛起;西南旧城区从外表到肌理焕然一新,水都基地“龙头”云集,不断擦亮“国际级绿色产业基地”品牌。这是一个镇域经济体乘着全区冲刺千亿之势,一次对自我的突破与超越,我们有幸见证。

在这个自我突破与超越的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西南街道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几年来,西南街道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成果,“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整治“为官不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扎实,公开公平公正选任干部、实施干部动态考核、规范村干部管理,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其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核心的引领功能。为此,西南街道按照行政村的标准抓村民小组党建、项目引领精准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开展“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深化驻点联系制度、完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等工作,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通过整合园区党建资源、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去年,西南街道五顶岗村顺利接管水都基地治安、绿化的物业管理工作,不仅顺利解决了120多个全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增加农村集体收入700多万元,而且节约了水都基地的运营成本,形成了园区与村委会共建双赢的局面,凝聚了党组织的向心力。

企业党建.png

正如水都基地园区党建工作带来的变化一样,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在三水的发展“主战场”上,只有全体西南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系统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才能抓牢发展的机遇,并将机遇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数读“十二五”

西南街道发展成果与“十一五”期末相比,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财政税收全部实现增长超过六成,综合实力在我区保持同级领先地位。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实现跨越两个百亿元大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区三分之一。

●引入了亨氏、三全、锐澳等99个优质项目落户,扶持了百威、健力宝等46家企业增资扩产;现有世界500强企业6家、国内500强企业5家、纳税超亿元企业9家。

●中国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通过管理企业化、运作企业化、资产资本化,使西南控股资产达63.42亿元,成为三水最好的镇街企业融资平台,西南公有资产总量跃居三水镇街之首。

●借助公有资产和土地的杠杆效应累计融资33.6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为产业升级、城市升值和民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累计投入15亿元落实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延伸计划,城市绿色发展成为西南共识。

2015年西南街道主要经济数据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56亿元,增长9.23%;工业总产值760.76亿元,增长5.67%;固定资产投资106.15亿元,增长15.5%;地方财政预算收入6.42亿元,税费总入库45.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