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标王徐国林创作30年曾写千字歌标助兴亚艺龙舟赛

2018-06-21 22:27
320

龙舟赛就看得多了,龙舟歌标你可能闻所未闻。龙舟歌标,是专门为龙舟赛而撰写的特定歌谣,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歌标公示于众,起着广发英雄帖的作用。

从前在龙舟比赛前,组赛者把用大红纸书写的一份份歌标张贴到人群密集的圩市和村乡去,如属邀请赛或通天埠赛,歌标还跨区跨县张贴远地,公示于众,借以通知民众届时前来观龙看热闹或来船参赛。

徐国林在30年间,受邀创作了20多首歌标。特别是2005年应市、区体育局的邀约为第七届亚洲艺术节而撰写的一首千余字歌标最有影响。

一批刻有该歌标的彩印册本赠给廿一个亚洲国家的艺术代表团流传国外,让这一以古诗词格调写新时代内容的古老龙舟民俗文艺焕发青春。

歌标篇幅长短不限,风格不限,雅俗共赏。有时也掺进些诙谐滑稽的笑语,从而让某一句段谐趣横生。歌标还有一个规定,要把赛事的意义、时间、地点、赛程、往返次数、规定范围、奖金、奖品等内容事项,巧妙地反映出来。歌标开头少不免有段咏颂升平盛世的诗句,如描述国家形势,时局动态,特别是对本地区的市政、乡镇建设、经济文化发展的概况,有一个浓缩性的剪影。

传统龙舟大奖赛歌标.png

一个被誉为“歌标鬼才”的人

白坭镇举办全镇性赛事,当地称作“扒大标”。每逢赛前,必先以“歌标”发起全民动员。歌标,意为“高歌夺标”,是当地文人专为龙舟赛而撰写的特定歌谣,句式灵活,文风多样。

在三水白坭,有一位85岁的老人,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龙舟歌标,是三水白坭镇各大龙舟活动的“专用”歌标创作人,被乡亲们誉为“歌标王”,三水退休乡村老教师,三水诗社成员——徐国林。他在近20余年间受邀创作了30多首优秀歌标,为龙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被媒体称为“歌标鬼才”。

千字歌标助兴亚艺龙舟赛.png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歌标王”、诗社成员的身份,原以为他曾是一名语文教师,但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我以前是数学老师,教过数学、英语,从未教过语文。”徐国林说。

而成就这位三水“歌标王”的,除了他个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还有白坭镇独特的龙舟歌标文化对一方人的养育。

三水白坭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与白坭龙舟赛事一同见载于明清文献的是当地传承已久的龙舟歌标文化。

在过去信息传播方式不发达的时候,将一张反映有龙舟赛事时间地点、赛程规章以及奖赏事项等内容的龙舟歌标写在红纸上,张贴到各村,可以起到广发英雄帖的作用。

85岁的徐国林自小听着歌标长大,儿时看过的歌标现在仍能脱口而出,这种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的民间文学或许就是他最早的文学启蒙。

歌标王身份.png

一写就是30多年

作为当地知名的乡村诗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徐国林开始应邀为一些村居举办的龙舟赛事创作龙舟歌标,打出名堂后更时常被三水当地的相关部门邀请创作歌标,一写就是30多年。

“一开始我是硬着头皮写,发现歌标读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写起来有难度。”作为“歌标王”,徐国林从未觉得歌标创作是件易事,反而越写越有难度。一方面是难在保持新鲜感,歌标既要“一韵到底”,又不能反复运用相似的词句,而另一方面是难在如何更好地解读当下。

徐国林介绍,龙舟歌标往往要求反映出赛事举办地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此,他需要研读大量政府工作报告,融会贯通,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

“民生实事着力来抓,文联成立高张文化,文化中心展出书画,休闲公园适宜度假。”这是徐国林2010年为白坭镇“迎亚运”龙舟竞渡大赛创作的龙舟歌标,一条条政策方针在徐国林笔下化为了人人都能看懂的文字,使得以古诗词格调书写新时代内容的古老龙舟民俗文艺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