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明代古琴化岛,三水青岐村竟有这么大来头!

2018-07-28 22:22
335

青岐,三水西南街道下辖的一个村委会,曾经作为一个镇的建制。青岐也曾红火过,随着并镇设村,青岐渐渐落寞。正因为这种变迁,让青岐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成为城里人梦想的桃源。青岐之名从何而来?村里琴沙、阁美等村名又有何来历?

“青岐”源自明代

青岐村委会隶属于西南街道,与西南城区隔河相望。由于没有桥梁直接连通,从三水中心城区前往青岐,需沿着321国道,进入四会境内,驶过马房大桥,在马房大桥原收费站前约数百米,左转驶至一处牌坊前,只见上书“佛山市三水区西南青岐人民欢迎您”几个大字,又回到了三水境内。沿着道路前行就可到达青岐圩。

青岐圩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街道上银行、邮局、电信、医院等公共配套皆有。如今的青岐以发展农业为主,致力于打造三水版“海上田园”。

青岐之名由何而来?

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说,青岐村委会有青岐涌流入西江,明朝年有冯、黄两姓在涌口附近开村,于是以涌名为村名,就称青岐村。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有军队驻防此处,称青岐水讯。后人口增多,在此设圩场,名青岐圩。1961年这片区设公社,后改为镇,再改为村委会,都沿袭“青岐”这个历史地名。

植伟森说,青岐村委会不少村名都很有趣。有一个村因村东西两面各有一岗,与村组成灶形,取火灶有吉兆之意,而名灶岗。另一个村的山岗林木青翠,酷似一条跃动的龙,故名青龙岗。

还有一个村四周多种筋竹围蔽,以防匪患,故称夏觞岗; 望楼岗村曾在岗上设瞭望楼,故名。清代还曾在此设驿路、驿站,这瞭望楼就成为驿站的地标。

青岐还有一个村庄,此地古称铜锣洲,其形似半岛伸向江中的尖角,故名角尾。后村人以为不雅,取楼阁美景之意,用广州话谐音改称阁美。

青龙岗.png

琴沙岛的美丽传说

琴沙是青岐的一个江心岛,外形恰似一把古琴永远地漂在西江之上。岛上清代建筑保存完好,青砖灰瓦间透露出历史的气息。家家户户大门敞开,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沙滩上菜地里,辛勤的农民抡起锄头忙着除草。这个拥有400年历史的古村落仍然完全原生态,与世无争,遗世独立。

琴沙这个美丽名字的来历也有多种传说,但大多数与古琴有关。相传唐朝端州(今称肇庆)某村大兴土木建筑宗祠,载运石块的木船经过西江青岐河段,突遇狂风巨浪而沉没于此,那一大堆石块阻住流沙积沙成洲。这洲长条的形状,恰似一把琴,故名琴沙。

另一个民间传说是,一位著名的戏班琴师乘船途经此处,望见江面宽阔,月白风清,微波荡漾,不禁动了雅兴,拿出随身携带的把琴,坐在船头对月弹琴。那琴声非常美妙,船上的人听得如痴如醉,琴师的兴致也越来越高,随着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而手舞足蹈,载歌载舞。他弹唱到最动情处,一不小心,那把琴掉进江里了。那把琴经江水浸泡久了,似有灵性,阻挡水下流沙,多年后积沙成州,沙洲也酷似琴状。这是一个耐人寻味、颇具诗意的传说,琴沙的得名由此而来。后来,沙洲上村民聚居,形成两个村,称琴沙上沙、琴沙下沙。

还有传说称,相传宋代包公包拯去端州上任,行船西江中间,遇到风浪,不小心把琴掉在这江中,后来就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岛,这就是琴沙岛。

还有一个版本:古代某朝代一位皇帝南巡,经过琴沙岛附近时,河水突然打起漩涡,眼看着船就要翻了。皇帝认为这是河神饿了,想向他要点东西吃。于是,皇帝就把随手携带的一把古琴放在河里,河面马上风平浪静。第二年,皇帝就下令在这里建起一座岛屿——琴沙岛。这个版本当然更不靠谱,历史上未有皇帝曾南巡至此,但给这个小岛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